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哥廷根大学留学生入籍条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哥廷根大学留学生入籍条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格林兄弟是哪两个人?
德国的两个兄弟——哥哥雅各布.格林 (1785-——1863,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童话作家)和弟弟威廉.格林(1786 -1859, 德国著名民间文学研究者、语言学家、民俗学家),经过数十年艰苦的搜集,反复精心整理而成的。
1806年,22岁的雅各布和20岁的威廉兄弟俩背上干粮袋,带上纸笔,跋山涉水,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从这一家到那一家, 开始了搜集童话的艰难历程。风霜雨雪日头晒,他们不怕;病痛饥渴步履艰,他们坚持;走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他们情愿。积日累年,饥一餐,饱一顿,风餐露宿,以至倾家荡产。他们靠着乞讨,互相勉励,决心把这项工作做到底——兄弟俩自幼喜爱童话,深知小朋友都喜爱童话。童话是孩子们健康成长所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啊!
二战时,纳粹德国核武器项目为何没成功?
感谢悟空问答邀请
在二战尚未爆发时,在核子领域走在最前面的当属德国。
它不仅聚集了当时世界上最顶尖的、而且也是数量最多的核物理学家,在原子核这一领域,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和德国相提并论。
其次为英国,它当时也是世界上拥有顶尖科技水平的国家,它在核物理这一方面也是拥有很深的原子理论。
至于美国、苏联和日本这些国家,它可能知道一些核裂变的原子理论,但我估计它连一个有效的方案都拿不出来。
当时的纳粹德国本来在原子方面是走在最前面的,但最终一波三折,让本来不占优势的美国走在了前面。
造成这重结果的原因大致有以下这么几点:第一点是当时的纳粹德国在1939年到1942年的这几年中,闪电战打的非常顺利,从德军将领到纳粹高层认为即使没有***也可以打赢战争。
第二点是当时的纳粹实行排犹主义,从而导致大批许多优秀的核物理学家逃往美国,如著名的爱因斯坦、费米等,此消彼长最终成就了美国优先搞出了***!
第三点是纳粹德国也是一个唯武器轮的国家,在二战之中研制了许多的黑科技武器,比如喷气式飞机、v1和v2飞弹等,但它对于***的认识很显然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四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英国特工人员破坏了它设在挪威小镇维莫克附近的巴伦山上的原子重水生产工厂。
1943年的2月17日,英国特工队长罗尼率领率领五名身手不凡的特工人员,对设在维莫克小镇的纳粹德国的原子重水生产车间实施了突袭,成功的炸毁了纳粹的原子生产重水设备。
而后纳粹德国经过维修又使原子重水生产恢复工作,在1944年6月份一批重水即将从维莫克小镇装船运往德国,又被英国特工将装有重水的运输船炸毁。
此外我在九十年代也曾看过一本书,说的是美国派出了十八名经过严格训练的突击队员,经过艰苦的跋涉对纳粹德国的***生产设备进行了破坏。
以上几个重要的因素使得原本拥有原子领先技术的纳粹德国的******彻底泡汤,使得在这一领域的成功者成为了美国人。
现在的人们往往很容易忽视英国在二战中的作用,其实在对德作战的英美苏三国之中,它是应该占有一个较大份额的。
苏联那是主战场,同时也是大战场。
但论情报工作、***、刺杀和破坏,美苏两国是远不及英国这个战争老手的,如果没有英国特工将纳粹德国的******彻底毁灭,***德国是有望在1944年底生产出***的,这样一来战争的结果岂不是要改写!
而且,当时的美国虽然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和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但是在军事上还很稚嫩,整个的战争过程无论是战略轰炸还是支援苏联的物资援助,美国都得跟着英国跑。
如果没有英国这个老师,美国还真上不了道。
所以,在评价英国对于二战所起的作用时,一定要肯定它在二战中的巨大贡献。
原创不易,欢迎各位网友留言作评,提出你的观点和建议。
当时德国的这个核武器的开发***可谓是一波三折,最讽刺的例子是最后促成美国曼哈顿***的爱因斯坦被驱逐出境,下面来说一下当时德国发生了什么。
第一次启动
这个核武器的开发***开始于1939年,仅于核裂变被发现后的几个月,因为当时德国入侵了波兰,许多科学家被编入了德国国防军,所以又在几个月后中止。
▼ 德国士兵行军穿过凯旋门
第二次启动
德国军队中管理上的调整,这个项目又在二战开始那天(1939年9月)重新启动。
项目最终发展为三个部分:核反应堆、铀和重水生产以及铀同位素分离。进行核武器开发,那就必定有机构会对其对德国当时的利弊进行分析,但评估结果是,核裂变对结束战争并不会有太大的贡献。
因此在1942年,德国国防军把项目转移到了帝国研究委员会,这个项目被九个研究技工所分摊,造成项目发展放缓。另外,一些研究应用核裂变的科学家离开这个项目,转而去研究一些战争更需要的其他项目。所以才会有了最后德国没有研发出核武器的结果。
当时社会背景
在纳粹执政期间,反犹狂潮亦同时席卷并重创德国学术界,大量犹太裔物理学家、工程师和科学家在1933年纳粹掌权时就闻风逃亡海外或被驱逐出境,没有离境的也被很快地赶出了德国的研究机构。大学的政治化加上德国军队的兵源需求几乎消灭了一整代的德国科学家。
▼1930年纳粹党新总部褐宫启用仪式
而爱因斯坦当时经历了什么?
▼1882年,3岁时的爱因斯坦
1933年1月,纳粹党攫取德国***,***成为德国总理。那时,爱因斯坦正在美国,由于纳粹党鼓吹反犹太主义,爱因斯坦知道他无法返回德国。3月,爱因斯坦与妻子爱尔莎坐船来到比利时。途中,爱因斯坦获知,纳粹借口闯入了他的暑***小屋,又没收了他的心爱小船。抵达安特卫普后,他立刻到德国大使馆缴回护照,并且宣布再度放弃德国国籍,爱因斯坦从此再也没有回到欧洲。
在1939年,一群流亡物理学者试图警告美国***,揭露纳粹德国正在进行的***研究。他们警告美国人民:德国科学家也许会赢得制造***竞赛的胜利,***会毫不犹豫地使用这种武器。
为了要让美国警觉到***的巨大威胁,他们曾拜访爱因斯坦,告诉他杀伤力超强的***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制成。爱因斯坦支持和平主义,他正在专心研究统一场理论,并不清楚核子研究的最新发展,他从未想到这项技术的进展会如此快速。
▼爱因斯坦与第二任妻子爱尔莎
爱因斯坦被说服借助其崇高声望和西拉德写信给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他们还建议美国***注重并直接介入核武器研究。这封信被认为是,美国在参与二战前夕,展开大规模核武器研究的关键激励因素。罗斯福不能冒险让***抢先掌握***技术。由于爱因斯坦的信件,美国加入研制***竞赛,依托其巨大的材料、金融、科学***展开曼哈顿***,成为在二战中唯一成功研制出***的国家。
对爱因斯坦而言,“战争是一种疾病……他呼吁抵抗战争”。写给罗斯福的那封信违反了爱因斯坦所支持的和平主义。在过世之前一年,爱因斯坦对老朋友莱纳斯·鲍林说:“我一生之中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我签署了那封要求罗斯福总统制造核武器的信。但是犯这错误是有原因的:德国人制造核武器的危险是存在的。”
▼晚年时的爱因斯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哥廷根大学留学生入籍条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哥廷根大学留学生入籍条件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